“十二五”投巨资 农田水利启新政

发布日期:2011-03-21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两会记者组 江鑫娴 北京报道]

  承接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的政策春风,曾是冷门话题的农田水利建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迅速升温,成为关注焦点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将全面加快水利建设,从而启动了中国“十二五”新一轮治水新政。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支招献策,为弥补水利欠账,用好建设巨资吹响了民意号角。

  在过去两年里,中国西南、华北、华东等多个地区,农田龟裂、作物绝收的新闻画面不断冲击着国人的神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农村『渴』才是国家的『渴』,粮食安全千万不能出错。大旱已向水利部门大水利工程投资方向说『不』,不能再把钱都投在大江大河的建设上,再不兴修农村水利,还将遭受更大的惩罚。”

  正如中央一号文件所指:“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反覆强调,水利欠账太多,要出大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夯实水利设施尤其是农田水利这个基础已是首要之选。中国的水利真的到了需要大修的时刻。

  今年投入比去年多一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按此标准,2010年中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中央斥巨资加强水利建设,为治理水利硬伤提供了政策保障,而如何确保资金高效使用,防止中央预期落空,成为两会期间的关注焦点。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表示,落实10%的土地出让金,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首先要确保每一级都能把这些钱拿出来。他还建议,发达省资金多,但农田水利任务轻,可由中央统筹,调控一部分资金到其他省区。

  走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专家于振文认为,过去在水利建设中,过多地把精力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近年来,很多地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着重加强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这个做法很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在,水库有了,但是从水库通往农田的水渠并没有建好,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这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国家下决心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要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必须做到规划先行、监管到位。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琼华说,她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田基本水利工程建时轰轰烈烈,建好后却无人管理、维护,一些地方电灌站尚未投入运行,就发生人为损坏现象。直接承担着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重任的乡(镇)水利站,人员经费却没有纳入财政。她呼吁,对农田基本水利建设要“建管并重”,设立专项管护资金,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Powered by AKCMS